你的早点摊距离盈利就差几桶粥!单一品种早点摊可以这样破局
你的早点摊距离盈利就差几桶粥!单一品种早点摊可以这样破局
我上一篇文章里说过,一般新手搞餐饮,应该先奔着一餐服务百人左右,而不要一上来就瞄着人流特别密集的地方,由于篇幅所限,我没有进一步解释,我在这里就补充说明一下。
我北漂那几年,有段时间是在中关村上班,那时候住得远,一般都是从五道口地铁站出来后买点吃的,吃完差不多就走到公司了。
有段时间那边出现过一个卖粥的摊子,感觉应该是旁边一个粥馆摆过来蹭早高峰流量的。
那个摊子特别火,火到你需要使劲往里挤,并且举着现金朝卖粥的小姐姐大喊的程度,别说一百份了,就是五百份怕是也能卖出去。
我一般是八点多到五道口,有时候就能看见他们在把已经卖空的缸换下来,再抬过来满的。也就是说,在八点多的时候,有些品种的粥就已经卖空了!
一开始卖粥的几个人里还有两个挺文静的小姐姐,但是一周后就都换成了膀大腰圆的壮汉,估计是总要换桶,另外也怕顾客挤塌了摊位;再过了段时间,这个摊位就挪到了稍远的地方;大概又过了个月,这个摊子就不见了。
是不挣钱吗?明显不可能啊,一份几毛钱成本的粥卖五块,一天卖几百份,而且明显是放了粥宝(一种特别不健康的增稠剂)。
那是什么原因呢?估计就是因为太挣钱了吧……
所以说,你在初学咋练的情况下,一上来就逮到这种机会,还真不一定是好事,还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壮大自己才是正经。
要不然,就像一个三岁小孩手里拿着金条,在人多又没监控的地方乱走一样危险。
接下来,咱们就聊聊粥这个项目。
先简单说说潜力
粥这个项目其实特别牛,咱们中国从南到北,很少有地方不喝粥的;尤其是现在天气逐渐转凉,无论是哪一餐,粥的需求量都少不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除了一线城市和平时喝粥比较多的省份,其他地方对粥品的开发还没怎么开始,所以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去年有一回路过濮阳,在那里吃过一回当地的粥馆,就连粥宝兑米汤这种程度的货色都在当地火的不得了。
业内从2010年就说粥是一个小风口,到现在2020年也仍然有大把可操作的空间,利润比较高。
一个简单的模型
粥可以轻松地整合进很多项目,因为不管你做哪种,最后出摊的时候,只要把粥桶搬过来就能直接卖。
所以只需要准备一个煮粥的电炉子就可以了,你要问为什么用电的,当然是因为用电比较卫生而且可以用便宜的民用电啦!
这种电炉子在网上叫作汤粥桶,从30升到60升都有。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一找。
关于粥的品种数量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既然是流动摊位,那么并不需要做很多品种,只需要根据主营项目选两种就可以,品种太多搬动和摆在哪里都是问题。
最小的粥桶出来的粥也有40斤,如果是大粥桶,一锅刚煮好的粥有将近100度,也有100斤,可不是那么好处理的。
至于说做白粥还是加料的粥,其实还是看主营。
如果是主营比较油腻的鸡蛋灌饼,那么小米粥和大米白粥比较适合。
如果主营就是粥,那么就必须准备加料的;除了带两个大粥罐,还要准备一个至少是双头的燃气灶,以及粥料。
再说说成本
固定成本:
【必要】汤粥桶50升两个:600元;
可变成本:
大米,2.20元一斤;
两个50升桶一共做60升粥(多了会溢出),要米4斤,水电若干(水电成本可另行计算),每份300毫升,则可出200份,则每份成本0.044元;
含盖勺塑料袋的一次性纸杯:200元,500个,每个0.4元。
一个复合型摊位的模式
摊位早上卖鸡蛋灌饼,加烤肠、油条、春卷,外加一罐小米粥;
中午和晚上卖鸡蛋灌饼,加春卷烤肠,以及一罐皮蛋瘦肉粥和一罐香菇肉末粥;
因为推车有一个做鸡蛋灌饼的铁板,通常还会有一个灶头,多的还有3个灶头的,在正餐(中餐和晚餐)的时候就可以做高端一些的砂锅粥。
砂锅粥需要准备白粥和粥料,做的时候把白粥盛出来放在砂锅里,再放入准备好的皮蛋瘦肉或者香菇肉末即可。
这个模式需要两到三个人操作,因为需要一个盯摊的,一个生产的,一个两头换班的。
辛苦一点的话,两个人也能操作。
收益的话,可以参考之前鸡蛋灌饼那篇文章的分析,如果能找到不错的位置,一个月两三万还是比较稳妥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祝我的粉丝们2020年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