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的秭归小城——屈原文化的世代传承
文旅融合的秭归小城——屈原文化的世代传承
中国发展网讯 见习记者韩娜娜 “秭归秭归,之子不归,魂兮来归”——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秭归县,这个占地面积仅2427平方千米的小县城,却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因其和姐姐的故事而得名,《水经注》中记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便由“姊”演变而来。
屈原雕像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秭归县新县城,与三峡大坝隔江相望,因探寻屈原文化而慕名前来的游客总是不在少数。屈原祠为唐代所建,山门如牌楼,牌坊上郭沫若书写的“屈原祠”三个字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醒目。祠内白墙红瓦绿树,从屈原的雕像和屈原祠微缩模型都可以探寻清晰的历史脉络:屈原祠原址位于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经过1976年葛洲坝水利工程和2006年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而进行两次搬迁至此,同时,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也搬迁于此。
屈原故里 刘星/摄
祠内的龙州博物馆、端午习俗馆展现了浓郁的历史气息,体现了当地人对于纪念屈原和端午节的重视,为了纪念屈原,如今的秭归百姓仍然保持着“一个端午三次过,秭归端午比年大”的风俗,并举行赛龙舟等特色活动,端午的气氛能持续月余。
屈原被誉为“中华诗祖”,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在三峡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始终践行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突出屈原故里的文化底蕴,把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得近乎完善,并将现代当地的风俗习惯与历史文化进行深度的融合,立志打造出富有当地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从而推动当地文化和经济协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