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帝国之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1922年)
十大帝国之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1922年)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先居住在中亚阿姆河流域,属于西突厥乌古斯人的后裔。自古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蒙古人向西扩张时,他们被迫向西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与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相邻的阿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部落酋长埃尔图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素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奥斯曼死后留下的个人财产只是几件武器,50来匹马和几百头羊。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国,日后却迅速扩张发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包括整个巴尔干半岛、亚细亚半岛、整个中东地区及北非的大部分,西达摩洛哥,东抵黑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帝国和罗马尼亚,南及苏丹。版图最大达630万平方公里,比罗马帝国还大一点。
(土耳其)
其鼎盛时期的人口有5000万,而那时的英国人口只有500万。被称为第二罗马的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的城市”)。
伊斯坦布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座落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端。从这里出发向北从海上可直达黑海沿岸各国;向南接着地中海,从海上可通欧、亚、非三个大陆,站在伊斯坦布尔的高处向西望去,欧洲大陆近在眼前,向东去虽有帕米尔高原阻隔,但2000年间丝绸之路上商贾不断往来。因为它是洲际交通枢纽,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伊斯坦布尔其实是文明竞争、交融、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它的旧址是古希腊人建的城邦国家——拜占廷,建于公元前7世纪。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它不仅在地理上横跨欧、亚两洲,且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文化、艺术之精粹,成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交汇点。
奥斯曼帝国的壮大起先受惠于天时地利的正面影响。当时的欧洲,小国林立,一盘散沙,且战争不断;地利的一个重大内涵,是其掌控东西方贸易之咽喉,堵塞或中断了欧洲向东的陆路交通,这使得奥斯曼帝国像个坐收渔利的大地主。但也正是这一点,迫使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要循海路前往东方。就在哥伦布1492年抵巴哈马群岛时,奥斯曼帝国正如日中天。但当西欧打通了绕过中东和地中海的远洋路线,使内陆交通的重要性大减,一个新的文明行将崛起,而以陆地为中心的农耕文明体(包括当时的奥斯曼帝国、中国的明帝国、清帝国)在浑然不觉中走向衰路。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西欧人通过从事世界性贸易而日益富裕,愈来愈拥有生产力和活力,而一度令人生畏的奥斯曼帝国则因很少参与新的世界经济而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最终只能是走向没落。
苟延残喘了几个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1922年)彻底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