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名字背后的故事
牛犇:名字背后的故事
在华语影坛上,有一名知名老艺术家,牛犇,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可谓奇特无比,既尊敬又感人。
牛犇,并不姓牛,原名叫张学景,1935年出生于天津。他的童年很可怜,六岁时父母双亡,他跟随哥哥从天津流浪到北京。小小的年纪他吃尽了生活的苦头,但也锻炼出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
后来,他为了填饱肚子进入了演艺圈,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1946年,他在沈浮导演的抗日影片《圣城记》中表现出色,扮演了一个名叫小牛子的角色,人们也就记住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小演员。从此,他便与“小牛子”这个名字紧密相连。
1948年,牛犇到香港拍电影。临走的时候,导演谢添对他说:“现在大家都叫你小牛子,你又属牛,不如再添三只牛,改个艺名吧。就叫牛犇。“犇”字,在汉字中代表着奔跑、奋进的意思。而“牛犇”这个名字,则象征着牛的力量与坚韧,以及不断向前的精神。这也正是牛犇本人的写照。他在演艺事业上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升自己,靠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尊重。
牛犇在电影界摸爬滚打几十年,他扮演了200多个角色,成为了华语影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名字,也随着他的作品一起,传遍了千家万户。
4月8日,已经89岁高龄牛犇,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他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种精神的象征。
牛犇的名字,背后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它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与奋斗,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记住这位为华语影坛做出杰出贡献的老艺术家。
祝福他老人家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牛犇演过的电影大家还记得有多少?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