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说的“了尾”、“煞尾”是啥意思呢
闽南人说的“了尾”、“煞尾”是啥意思呢
闽南人的日常口语交际中,常常会提到“了尾”、“煞尾”、“尾仔”等和“尾”相关的词。你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尾”吗?

——说说“尾”
“尾”,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里,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面朝左的人,他的屁股后面拖了一条长长的大尾巴。
我们都知道,除了罕见的返祖现象外,人是不会长尾巴的。有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将动物的尾巴装饰在臀部用来跳舞或行巫术。

因而,尾的本义即动物的尾巴或人的“尾巴”,后引申为末端、末尾、最后、下游等相关意思。
显然,闽南人所称的“了尾”、“煞尾”、“尾仔”等,不会是用尾的本义,只能是其引申义,与末尾、最后等义相关。
你想出来了吗?

——闽南人常说的几个“尾”
闽南话的“尾”将“尾”的引申义用得十分充分,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里,“尾”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用法。从日常生活的交流,到庄重严肃的仪式;从轻松愉快的聚会,到紧张忙碌的工作场景,“尾”都能巧妙地融入其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这里简单列举几个:
菜尾——卖剩下的菜,腌的咸菜
年尾——年末
月尾——月末
煞喙尾——饭后的一口菜或食品
尾名——最后一名
落尾——排位靠后
话尾——话的后面部分
……

——标题里的“尾”
哈哈,说不定你心里已经偷偷乐了,咱们前面说的那些“了尾”、“煞尾”、“尾仔”,其实就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的专属代号!
在使用时,往往也会在后面添个“囝”,即:
“了尾”=“了尾囝”
(“了”有亏钱的意思,也有人戏谑说“了尾囝”就是那个来让家里贴钱的孩子!)
“煞尾”=“煞尾囝”
(“煞”有结束的意思,也有人说是“续”,即接续生的最后一个孩子。)
“尾仔”=“尾仔囝”=“尾囝”
(“仔”闽南话基本读为“a”)

更逗的是,他们还有个外号叫“尾溜”或者昵称为“阿溜”,即尾巴的意思,用尾巴来代替最小的孩子。
想象一下,在以前的农村,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突然村头响起一阵阵妇人的呼唤:
“尾溜啊!饭都凉了,还不快回来啃你的碗!”
结果呢,一群玩得正酣的小“尾溜”都停下来侧耳倾听,心里都嘀咕:
“大家都是尾溜,到底在叫谁呢?”
不过别担心,他们自有妙招,不用DNA检测,也不用查户口,全靠耳朵尖——听声音辨娘!谁家娘亲的呼唤最响亮,谁家尾溜就得乖乖应声而归,这可比任何高科技定位都来得直接有效呢!

嘿,听好了各位,说到这个“尾”字,它可不是家里那个还挂着奶瓶的小不点的专利哦!它其实是颁发给家里那位,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是在兄弟姐妹、亲戚队伍里跑得最慢、排得最末尾的那位专属荣誉勋章!
想象一下,从“尾仔叔(简称‘尾叔’,下同)”到“尾仔婶”,再到那让人忍俊不禁的“尾仔叔公”、“尾仔舅”,简直就是一场家庭版的“尾行大赛”,每个人都可能是那枚闪闪发光的“尾”星!
所以说,下次家庭聚会,别忘了给那位总是笑眯眯地坐在最角落的“尾”字辈,来个大大的拥抱和赞美吧!

——闽南关于小孩的其他称呼
除了将家庭中最小的孩子用“尾”来称呼之外,闽南人在谈论孩子的时候,的确还频繁地运用一些充满趣味且独具特色的名词。在这里,不妨也列举出几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
像“细汉(细汉囝)”,这个称呼蕴含着对孩子年幼时的怜爱与呵护之情。
“小鬼”,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亲昵又略带俏皮的意味,仿佛将孩子的活泼灵动与些许调皮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囝仔”,这个最为通俗,它传递出一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让人能深切感受到长辈对晚辈那种纯粹的关爱。
“阿仔”这个称呼在晋江、石狮等地可能出现得更多一些。在这些地方,人们用“阿仔”称呼孩子时,往往饱含着浓郁的亲子情感和深厚的家族情谊。

不同地区在对小孩的称呼应该还有很多特别有趣的地方,期待您的补充,我们评论区聊吧!
#上热门##闽南##泉州头条##泉州##每日打卡上热门##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