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揭秘:你是否知道解放军军乐团的来历?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揭秘:你是否知道解放军军乐团的来历? 电视剧《亮剑》中有一段有趣的情节,李云龙打了一场大胜仗,打扫战场的时候,战士们意外抓获了一个国民党军官。 这个国民党军官手持一

揭秘:你是否知道解放军军乐团的来历?

电视剧《亮剑》中有一段有趣的情节,李云龙打了一场大胜仗,打扫战场的时候,战士们意外抓获了一个国民党军官。

这个国民党军官手持一件形状古怪的“武器”,虽然身穿国民党军服,浑身上下却没有多少“兵味儿”。

国民党军官向李云龙展示他的“武器”,战士们惊异地发现,这个国军军官用那件怪异的“武器”,居然吹奏出了悦耳的曲调。

电视剧《亮剑》剧照

这个国军军官解释说:“这个玩意儿叫黑管,是一种乐器,不是枪。”

随后,他扭过头去大声招呼:“大家都出来吧,咱们给解放军长官来个合奏。”

结果,从树林里、草丛里陆陆续续走出了几十号人,他们各持自己的“武器”,在军官的指挥下,合奏了一曲雄壮的乐曲。

李云龙收留了这支国民党军乐队,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就要上任军政治部主任的赵刚。

在电视剧结尾的时候,这只军乐队又在荧屏上再次露面。

不过,他们此时正站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阅兵场上,吹奏的是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不要以为这是编剧“无中生有”杜撰的故事,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

1947年10月,我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打赢了清风店战役,俘获了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

罗历戎毕业于黄埔第二期,如今的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聂荣臻曾经是他的教官。

许多人都认为,徒弟败于师傅,学生输给老师,应该不算什么丢人的事。

罗历戎应该也是这样的想法。

因此,当罗历戎被押解到聂荣臻司令员面前时,罗历戎面对当年的教官,并没有太多的尴尬。

行过师生礼节后,罗历戎对聂荣臻司令员说:“我的部队都打没了,只剩下一个军乐队,就当是学生献给老师的见面礼吧。”

电视剧《亮剑》剧照

聂荣臻司令员欣然接收了学生的特殊礼物,并把这些军乐队成员交给了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乐队队长罗浪。

聂荣臻司令员对罗浪提出明确的要求:以这支军乐队为基础,成立我军自己的军乐队。

国军第三军兵败清风店时,军乐队有部分乐手在逃命途中失散了。

因此,接收完第三军军乐队后,罗浪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失散的乐手找回来。

于是,罗浪骑着一辆缴获来的自行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跑遍了保定、高碑店一带,把所有失散的军乐队队员都找了回来。

经过一番政审、筛选,最后,留下了40个原国军第三军军乐队成员,加上10位抗敌剧社乐队成员,华北军区军乐队就算成立了。

罗浪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福建乡村的私塾教师,父亲是爱国归侨。

罗浪自幼嗜好音乐,喜爱文艺,曾随父亲南渡马来亚。

日军南侵东南亚时,罗浪的母亲和两个小妹皆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

1938年秋,罗浪毅然奔赴延安,成为冼星海、吕骥、向隅、李焕之等音乐名家的高徒。

罗浪一门心思要建一支出色的军乐队,罗历戎第三军军乐队的底子相当不错,乐队的乐手都是科班出身,训练有素,演奏技艺高超。

罗浪上校

但是,一个军乐队光有这几十个骨干远远不够,罗浪接下来的要务就是招兵买马,扩充乐队。

在石家庄军校,罗浪挑选出了40多个有音乐基础的年轻人,北京解放后,又在原北平警察局军乐队里挑选出20多个优秀的乐手。

罗浪还在原北平警察局仓库里找到了一整套乐器,乐得他如获至宝,开心不已。

解放军各部队也选送了一些相关人员,就这样,罗浪的“联合军乐队”基本建成了,人数达到200多人。

接下来,罗浪的军乐队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和合练工作。

因为有罗历戎第三军军乐队这个不错的底子,罗浪的联合军乐队很快就具备了接受演奏任务的条件。

1949年7月,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聂荣臻司令员担任了筹委会副主任。

开国大典阅兵司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由华北军区具体负责阅兵的组织工作。

北京市长、华北军区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出任了阅兵总指挥。

1949年9月,新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经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推荐,罗浪带着他的联合军乐队在开幕式、闭幕式上惊艳亮相。

在罗浪指挥下,联合军乐队成功地演奏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乐曲。

雄壮的乐曲,精湛的演奏,令与会的军内外代表们热血沸腾,大加赞赏。

聂荣臻元帅

开国大典即将举行,在阅兵式上应该演奏什么样的伴奏乐曲呢?

有一部分人认为,阅兵仪式上应该演奏慷慨激昂的德国乐曲。

理由很简单:乐队成员都熟悉这些乐曲,正式演奏时不容易出错。

苏联顾问等一些人则主张全部采用苏联乐曲。

唯有罗浪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新中国自己的开国庆典上,应该演奏我国自己的乐曲。

最后,聂荣臻传达了主席的指示:“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

主席“一锤定音”,演奏什么乐曲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什么争议了。

但是,离开国大典没有几天时间了,罗浪的联合军乐队还来得及准备吗?演奏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吗?

这些问题,不但整个军乐队内部紧张万分,阅兵总指挥聂荣臻也为罗浪捏了一把汗。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主席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罗浪指挥他的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

高亢、激扬,饱含深情的乐曲顿时响彻天安门广场,无数人眼含热泪,欢欣鼓舞。

紧接着,罗浪指挥军乐队演奏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整个演奏铿锵有力,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没有错一个音符,罗浪和他的军乐队让苏联顾问刮目相看,惊诧不已。

因为他知道罗浪这支军乐队的历史,也清清楚楚地知道,开国大典上演奏了那么多的乐曲,而罗浪和这支200人的军乐队只有三天的合练时间。

开国大典上的罗浪和他的军乐队

罗浪和他的军乐队也给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兴奋地对聂荣臻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完全可以搞一个一千人的军乐团嘛!”

1951年初,罗浪受命筹建一支千人军乐团。

聂荣臻副总参谋长亲自过问,并专门拨出一笔经费用于军乐团的建设。

1951年7月,在华北军区军乐队的基础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正式成立了,罗浪担任了军乐团团长兼指挥。

罗浪后来被誉为新中国军乐事业的主要奠基人,演奏国歌第一人。

1955年,罗浪被授予上校军衔。

1979年,罗浪以副军职待遇离休。

在罗浪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哀乐》是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部作品,它的旋律催人泪下,深情、凝重。

2015年7月11日,《哀乐》在解放军总医院响起,这首乐曲的创作者罗浪同志因病逝世,享年95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