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信陵君的传说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信陵君的传说 大梁贵公子, 气盖苍梧云。 救赵复存魏, 英威天下闻 信陵君,大名为魏无忌,汉族人,魏国贵族。 信陵君是战国后期著名的风云人物,他是魏国的宗室子弟,号称“战

信陵君的传说

大梁贵公子,

气盖苍梧云。

救赵复存魏,

英威天下闻

信陵君,大名为魏无忌,汉族人,魏国贵族。

信陵君是战国后期著名的风云人物,他是魏国的宗室子弟,号称“战国四公子”之一。《史记》中用大量篇幅记载了这位名人的生平经历,让后人清晰地看到了这幅贵公子跌宕起伏的一生。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称为魏安釐王。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他的封地在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因此,魏无忌喜提信陵君的称号。

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国后,将 40万赵国士兵坑杀,然后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精锐部队已经全部死在了长平,根本没有力量抵抗秦国的大军,眼看就要亡国了。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她多次写信给魏王和信陵君,请求援助。

魏王派晋鄙率领 10万人马去救赵国,秦王派人通知魏王:“赵国马上就要被打下来了,谁敢救赵国的话,打下赵国就马上去打谁!”魏王害怕了,通知晋鄙,让他按兵不动。平原君看到这种情况也急了,不停地派使者去魏国责备信陵君:“我之所以肯和你联姻,无非是仰慕公子的大义。现在赵国马上要灭亡了,而魏国却不来救,公子你的救人于危难中的品德哪里去了?再说你就算看不起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可怜下你的姐姐吗?”信陵君也很着急,多次请求魏王出兵,派了好多说客日夜游说魏王。但魏王怕秦国追究,始终不听他的话。信陵君没有办法,觉得不能让赵国灭亡了自己还独自活下去,于是把门客召集起来,组成一支 100 多辆战车的军队,准备开赴赵国,和赵国一起死。

信陵君有个很尊敬的人名叫侯赢,信陵君临走的时候去见他,和他诀别。侯赢说:“公子加油吧,我老了,就不跟你去了。”信陵君走了几里后觉得很不舒服,心想:“我对侯羸可以算得上仁至义尽了,现在我要去死,他居然没有任何表示,是不是我有不对的地方?”于是他回去找侯赢。侯嬴笑着说:“我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公子现在去救赵国,犹如羊人虎口,白白送命而已,有什么用呢?而且公子对我那么好,你去送命我却没有任何表示,所以公子一定会回来责备我。"信陵君赶紧下拜,向侯赢请教。

侯羸让周围人退下,悄悄地说:“我听说晋鄙的另一半兵符在大王卧室里,而如姬最受大王宠幸,她有偷到兵符的能力。当年如姬的父亲被人谋杀,是公子帮她报的仇,所以她一定会帮你。等拿到兵符后再去收编晋鄙的军队,事情不就成了吗?”信陵君恍然大悟,后来去找如姬帮忙,不久就得到了兵符。

信陵君走时,侯羸来送行,对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子就算把兵符拿给晋鄙看,他也有可能不把军队交给你,而要向大王请示,这样的话就麻烦了。我的朋友朱亥力大无穷,可以跟公子一起去。晋鄙听话的话当然好,不听话的话,让朱亥收拾他。”信陵君就去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是个屠夫,而公子多次来亲自拜访我,我之所以不感谢公子,是觉得小礼没有用。现在公子有急事,这就是我效命的时候了。”于是就和信陵君同行。侯赢说:“我也应该去,但年纪大了。我会计算公子的行程,等公子到了晋鄙那儿,我会面向公子的方向自刎。”

信陵君赶到邺城,假称魏王的命令接替晋鄙。晋鄙虽然看到兵符是真的,但心里还是怀疑,不想把军队交给信陵君。朱亥在袖子里藏了柄 40 斤重的铁锤,这时拿出来将晋鄙砸死。信陵君就把军队接收了过来,传令道:“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是独生子的,回去赡养父母。”这样就精选了8万人出来。信陵君率领这8万人向秦军发起了进攻秦军早已疲惫不堪,不是士气旺盛的魏军的对手,很快就被打败了。邯郸之围被信陵君顺利解开。赵国因此保存了下来。赵王和平原君出城迎接信陵君,平原君亲自为信陵君牵马拿武器,赵王下拜道:“从古到今没有哪个贤人像公子这样的。”当时一向自负的平原君也不敢再和信陵君相比了。正在这时,侯嬴自刎的消息也传到了信陵君耳朵里。

魏王对信陵君的这种行为很生气,信陵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打败秦国之后,信陵君就派人把魏军带领回国,而他自己却留在了赵国。由于信陵君留在了赵国,所以秦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打赵国的主意,天下暂时太平了一段时间。

信陵君为什么要救赵国,想必他清楚地知道,各个诸侯国之间军事力量均衡,才是保全魏国的最好办法。魏国既然已经衰弱,那就只能筹划合力抗秦的方法,才能保留住一线生机。《史记》中记载,战国末年,局势混乱。由于魏国有信陵君帮忙主政,各个诸侯国都不敢轻易攻打魏国。信陵君病逝之后,魏国没有了依仗,最终被秦国消灭。在赵国,他推辞五城封邑,在名利面前保持着相当的冷静。被哥哥剥夺兵权后,他其实可以学孟尝君借助外来力量夺权,或者学春申君,干脆架空哥哥甚至夺位,但他却选择了痛苦的沉沦

信陵君最终也是因为魏王的猜忌而伤于酒色而死。魏王因猜忌将其兵权收回,未能予以信陵君大任,导致信陵君魏无忌因伤于酒色,郁郁而终

司马迁在《史记》里也给了信陵君以很高的赞誉,说那么多的人好客喜士,而只有信陵君能够真正做到结交下层贱民,而其他的都只是喜好和做面子而已,所以,他的名气远远地超过了诸侯,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曾多次听人说过魏公子的贤德和才识,他即位当了皇帝后,更是每次经过大梁时,都要去祭祀公子。

放在今天信陵君一定不吃香,但在秦汉时期他却是一座丰碑,因为他代表了天下已经逐渐遗失的一种宝贵精神——义!青少年时期的刘邦正是这种精神的追求者,他拜祭信陵君就源于此。公元前195年,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陵墓,让他们世世代代祭祀公子。

信陵君身后,也受到许多大梁人民的敬仰,被奉之为神,在大梁有信陵君祠,后改为大相国寺。清陈维嵩有词曰: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异迹略》记载开封旅贾外出经商,大都携带信陵君香火,以求旅途平安。因信陵君是王族之后,有的后人便改姓王,后人有京兆王氏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