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我不是药神》,从人物、情节来看,讽刺手法引出生存诉求的主题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我不是药神》,从人物、情节来看,讽刺手法引出生存诉求的主题 如果说18年哪部国产电影最值得观看,《我不是药神》绝对是首屈一指。影片豆瓣评分9.0,爱奇艺评分9.1。 部分情节

《我不是药神》,从人物、情节来看,讽刺手法引出生存诉求的主题

如果说18年哪部国产电影最值得观看,《我不是药神》绝对是首屈一指。影片豆瓣评分9.0,爱奇艺评分9.1。部分情节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在原型的基础上运用电影艺术手段进行包装,聚焦社会痛点,深入挖掘弱势群体根本,探讨血癌患者生存诉求,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佳作。

这部电影能够出现在大众的眼里,笔者深感庆幸,电影是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于生活,自然要肩负着剖析、解读生活的使命感。该影片切入点低,内容垂直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百态,直击人心,让观众引起强烈共鸣。

故事以售卖保健品商贩为视点,讲述了一个为了生计辛苦打拼的小人物形象,为了救治父亲白血病而踏上走私药品的道路,在个人小家庭与弱势群体的大家庭矛盾取舍中,毅然选择了“犯罪”之路一走到底。

整部故事多次将矛盾集于独立个体、剧情,既对立又统一的微妙平衡下,让影片更深层次地探讨对与错、善与恶的本质,在极尽讽刺的艺术手段下,引出弱势群体对生存迫切诉求的主题。

一,对人物对立语言设计的精心安排,极尽讽刺之能,引出电影主题

当两个对立的词语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时,想想都觉得很讽刺,比如善与恶,对与错,但是它们又合理统一地存在,归根结底,还是个人诉求使然。

1,程勇,他本是一个售卖保健品的小商贩,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甚至身上有很多让人厌恶的缺点,比如他有家庭暴力倾向、爱骂人的毛病。但是妻子跟程勇提出离婚的时候,儿子却选择跟着有家庭暴力的父亲;爱骂人的程勇为了救父亲拒绝后又同意吕受益的提议,踏上走私药品的犯罪之路。

程勇的事例本身就很讽刺,就像是明明说菜做的不好吃,却又比谁吃得都香一样讽刺,为什么?因为他的诉求是饿,所以他吃得香。如此对立的冲突合理存在,完全取决于程勇的诉求--生存或者说是活着。儿子跟着他,象征着程勇生命的延续,拒绝后又同意吕受益,是为了让老爷子继续活着。

2,刘思慧人长得特漂亮,在酒吧灯红酒绿的舞池里跳舞,每天要强颜欢笑应付那些玩弄女人的渣男,她厌恶那些丑陋的嘴脸。这个人物设定的标签在于漂亮与丑陋的对立,从经理拉她去舞池跳舞,程勇砸钱让经理代替她去跳舞,看着经理在舞台上被众人哄笑嘲弄,她心里像是得到某种情绪的宣泄而落下眼泪的情节来看,刘思慧是讨厌这样的生活状态的,但是为了给身患血癌的女儿治病,她只好违背自己意愿,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电影用一种象征手法进行表现:刘思慧的漂亮在这里代表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并非仅仅局限于一个人外貌的形容词;丑陋在这里代表了丑陋的社会现象让许多人无奈妥协。当象征两种极端的对立语言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就显得极为讽刺,这背后实际上是刘思慧对于生存的真实诉求。

3,刘牧师,本是一个基督教的信徒,在他的人生信条里,耶稣是万能的,他宣讲天国的福音,为人们治疗疾病痛苦。就是这样的一个忠诚的信徒,天天念经祈祷,他自己却是一个血癌患者,却得不到救赎,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程勇找到他让他做翻译,他嘴上说着犯法的事不做,却又答应了程勇。

刘牧师的信仰告诉自己可以治疗疾病痛苦,他却身患血癌得不到救治;违法的事不做却替走私的程勇当了翻译。这不正是自相矛盾么?但是为了活着他又不得不这样做。

影片主要人物设定被赋予了对立的语言标签,用自相矛盾的印证透出浓浓的讽刺之意。当两者达到顶峰不可调和时,对于生存的诉求便是保持两者微妙平衡的唯一出路,这也是影片的主题所在。

二,剧情的冲突设计,让影片主题的表达更具说服力

除了人物的精心安排为影片定下了讽刺的基调之外,剧情的独特设计让主题有了更为直观、强力的表现。人物支持剧情,剧情丰满人物,两者相辅相成的支撑,使影片的主题呼之欲出。

1,影片的名称就点明了主题。《我不是药神》,题目言简意赅,很好理解。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到尾部,程勇自掏腰包为血癌患者提供格列宁,以2000元的进价拿药,500元的价格出售给他们。从那一刻起,程勇不再是普通的药贩,在血癌患者的眼里,他就是神,因为他能救他们的命。

剧情的发展正好与题目背道而驰,让人觉得极为讽刺。程勇的诉求是什么?是让更多的人有生存的机会吗?还是因为黄毛的死让他心有愧疚?

无论出于哪点,包括因为黄毛的死,都是对生存的迫切诉求,前者是更为具象的生存诉求,后者则是自我心灵的救赎,也是属于生存的范畴。

2,剧情冲突的设定,让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程勇最终因为走私售卖假药的罪名,被判有期徒刑五年。通常被判刑期的都是对社会或者他人造成伤害的人,自然遭人唾弃。但是程勇不同,在押送他进监狱服刑的路上,道路两旁站满了为他送行的病人,而且是真心地为他送行。

一边是锒铛入狱的罪犯,一边是夹道为他默默送行的众人,正是对善与恶的隐喻,强烈的反差使剧情富有浓郁的讽刺意味。在慢镜头的横拉之下,让观众对程勇与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无论是站在程勇的角度还是血癌患者的角度上,都向观众传达着对生存的诉求。

为了进一步表达生存的诉求这一主题,影片巧妙地将死去的吕受益“复活”到程勇的视线里、血癌患者的群体里,隐喻了人们对活着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生存的迫切期望。

总结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里元素多种多样,有许多闪亮之处值得称赞。虽然影片多少有一点“囧”系列的影子,但是并不妨碍电影主题的表达,相反的,还丰富了影片的内容多样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是对应当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反映时代风貌,映射现实,具有一定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性。影片从始至终,不夸张、不修饰,尽可能地靠近生活,用冲突对立凸显讽刺,用讽刺引出主题,环环相扣,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可信度与逼真度,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因此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