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细说阿里札达县,寻找失落的文明,解密中段中印边境争议!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细说阿里札达县,寻找失落的文明,解密中段中印边境争议! 西藏一直都是旅游爱好者心中向往的地方,虽然环境相对恶劣,但从未缺乏追求者;如果说西藏的气候、环境恶劣,无疑,

细说阿里札达县,寻找失落的文明,解密中段中印边境争议!

西藏一直都是旅游爱好者心中向往的地方,虽然环境相对恶劣,但从未缺乏追求者;如果说西藏的气候、环境恶劣,无疑,阿里地区就是西藏最恶劣的地方,平均高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极”、“生命之禁区”等等。

但阿里却是我国的明星地区,尤其是旅游业,在业界享有较高的地位,最著名的景点有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和札达土林,而这些景点又全部集中在西南边境的小县札达县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西藏曾经的行政单位为“宗”,札达县为当时的札不让宗和达巴宗,取其首字为“札达”。

札达县地处阿伊拉日居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是阿里地区边境县之一,东南与普兰县为邻,东北和噶尔县相接,北部、西部、南部均与印度接壤,拥有450公里的国境线,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

寻找失落的文明

这里有绵延数百公里的土林,历经数千年风霜的文化遗址,传承千年的宣舞,绚丽的壁画……在排山倒海一般的土林里,孕育着独属于青藏高原这片磅礴大地的神秘文化

01.壮哉!札达土林

札达土林,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

汩汩流淌的象泉河从壮阔土林之中流过,孕育了奇迹般的文明,在万物被堙灭在尘土之中,透过这些被时间碾轧过的痕迹,依然能窥见那辉煌的失落文明。

02.古象雄文明·曲龙遗址

在数千年前,古象雄王朝尊苯教为国教,以大鹏鸟为图腾,创下了璀璨辉煌的文明——象雄文明,这是青藏高原早期文明,不仅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藏族文化的根。关于象雄王朝都城的遗址,现在尚存有争议,一说在位于札达县的曲龙遗址,一说在噶尔县的卡尔东遗址。

俯瞰曲龙遗址,确实是像一只大鹏展翅

据雍仲苯教传说,象雄都城穹窿银城是像大鹏鸟一样的银色城堡。俯瞰曲龙遗址,确实是像一只大鹏鸟。但是,现存的遗址依然无法还原当时的盛况,也无法确定曲龙遗址是否就是穹窿银城。真正的穹窿银城像是它背后的象雄文明一样,出现得轰轰烈烈,却又消失得悄无声息,留给世人的只剩一声声喟叹。

虽然王朝已经覆灭千年,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古堡遗址之中,窥见当年古象雄王国的辉煌。沿着山坡的栈道一路往上,在这里依旧可以看到千年前人们生活过得痕迹,触摸得到那失落千年的文明。

03.古格王朝

据文献考证:“公元843年吐蕃王朝崩溃,吐蕃末代赞普郎达玛的孙子吉德尼玛衮便带着三个人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地区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古格王朝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最盛时期统治范围遍及阿里全境。至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又被大清帝国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古格王朝遗址坐落在现今的札达县城18公里之外的象泉河谷之畔。遗址的所在地札达县,坐落在喀喇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谷之中。西北面为帕米尔山脉的喀喇昆仑山,东面是喜马拉雅山。

象泉河就是印度国的印度河上游,其源头地就是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神山下的西藏第一圣湖玛旁雍措。沿象泉河谷,一路向西南400余公里就能到达印度的首府新德里。

在300余米的山丘上,房屋建筑、佛塔、王宫、寺庙、民居、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

在古格王朝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像、雕刻及壁画弥足珍贵,现存于寺庙内的壁画,是古格遗留下来的最有价值的艺术品。

而来到札达,你能见到的人文景观不只有古格王朝遗址,还有与之同样灿烂的东嘎·皮央遗址,以及阿里最古老的寺庙——托林寺。

04.东嘎·皮央石窟遗址

东嘎·皮央遗址,位于札达县境内的东嘎和皮央两村,海拔4400米,是目前所发现的海拔最高、壁画面积最多的高原石窟群,是被誉为可以和“敦煌石窟”媲美的石窟。

这里留存的壁画中,有很多异域人物、图案和造型,线条流畅、造型独特,让人不得不惊叹这片文明中显现的智慧。

05.托林寺

能解读古格王国历史的,不仅仅是札达土林一带的古格王朝遗址,还有承载着古格无数辉煌的托林寺,它位于象泉河畔,是古格王朝在阿里建造的第一座佛寺,也是阿里最古老的一个寺庙。

托林藏语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所以是托林寺也被称为“飞翔的寺院”。

边境县城的特殊含义

札达县是阿里地区的边境县城,尽管旅游资源多丰富,又很有特色,但是环境恶劣,人口数量少,作为一个县城,只有八千多人,对长期生活的内地的网友来说,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却是特殊环境造成的结果,并且,作为一个边境县城,存在还有一定的特殊含义。

中印边界中段争端共有四块,共约2000多平方公里,全部在札达县境内,现主要由印度控制,中国亦控制小部分。这2000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共9个争议地点。桑沙、葱沙两地于1919年就被英属印度侵占,成为历史遗留问题。1950年后印度自西向东侵占了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拉不底,并于1954年侵占乌热。目前除乌热外,中印边界中段的争议地区均为印度控制。

01.巨哇、曲惹地区

位于札达县楚鲁松杰乡西南,面积352平方公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记载,巨哇、曲惹地区早在17世纪中叶即由五世达赖喇嘛定为扎西岗的举巴扎仓管辖的领地,征收差税。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标为已定界,将该地区划入印度,形成争议。1958年6月2日,印军进入巨哇、曲惹,并在曲惹修房设卡,从此控制该区,侵占至今。

楚鲁松杰乡除了支普齐争议区外,就是巨哇、曲惹争议地区,中段边境印占的四块领土之一

札达县人口仅0.85万人,其中位于中印边境的楚鲁松杰乡人口344人、底雅乡人口773人。这里号称最难进入的乡,如果不搞建设,这里也许重现有边无防被印军侵占蚕食的惨痛历史。

这是一名游客前往楚鲁松杰乡的视频截图(游览楚鲁松杰),视频里我方边民说的山那边的印度,其实是印占的我方领土。时光流逝,在大家眼里,慢慢也就从占领区变成了实际领土。

曾经的“雪域孤岛”——楚鲁松杰乡政府

放牧巡边、扎根边陲是当地人对国家的贡献,国家发展也没有落下这偏远小村。1997年楚鲁松杰才粗通公路,而视频中直达实控山脊下楚松村的公路已经非常不错。

通往楚松村的公路

随着国家对边境地区投入的不断加大,楚松村群众先后3次兴建或改建住房。2016年,楚松村边境小康示范村项目正式启动,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西藏阿里楚松村“四代房”:中国边陲巨变的缩影。2019年底这里用上了自来水,2022年7月接入国家大电网,建设抵边小康新村,通路、水、电、网是最大特点。

02.什布奇山口地区

位于什布奇山口以西至活不桑河,争议面积共64平方公里,属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1958年4月,印度控制该地。底雅乡,被称为阿里的“小江南”。只是这个江南也仅是相对的。因为与阿里其他地区一样,山高路险、土壤贫瘠,每年不封山的时候只有四五个月。能在这里坚守巡边的底雅乡人民,同样是一种精神力量。

通往底雅乡的公路

底雅乡虽被称阿里的“小江南”,西藏西部最美的地方之一,但也是最险的地方之一。从札达县城出发,沿着依山而建的柏油路,穿过鬼斧神工的土林,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转过383个弯,一路下行,海拔2700米的底雅乡呈现在眼前。260公里得走了四个半小时。

乡政府所在地底雅村,这里在一块平缓的河谷里,河两岸峭壁如削,河水贴壁而过,奔腾咆哮。底雅海拔只有2000多米,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村庄里长满了千姿百态的树。这里也是阿里唯一出水果的地区,蜜桃、无花果,特别是满山遍野的杏树,长得十分喜人。全乡227户827人,人人都是守边员。扎根雪域边陲,兴边富民步伐越走越坚实。

“阿里江南”底雅乡

03.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

位于札达县城西偏南,面积1460平方公里,为中印中段边界四块领土争议区中的最大的一块。桑、葱莎分别位于甲扎岗噶河的北南两岸,相距25公里;波林三多地处三岔路口,是1954年中印通商协定开放的市场之一。

桑、葱莎和波林三多均属西藏札达县(原扎布兰宗)管辖,居民均为藏族,历来都向中国原扎布兰宗政府交纳差税。1919年3月,英国授意印度真日邦派员越公贡桑巴侵入中国境内,在桑久拉山口和葱莎私立石堆,在葱莎附近设立书有真日文字的碑,制造国界标志。1920年6月(藏历5月7日或8日),英属印度真日上邦又派员至桑、葱莎非法丈量土地,修路建房。1926年和1932年,原西藏地方政府同当时英印殖民政府曾就这段边界举行过谈判,英帝国主义企图将国界推至桑久拉山口,西藏地方政府坚持以公贡桑巴为界,谈判无结果。

我军解放阿里后,印度即以武力开始了向该地区的入侵。1950年我军进驻阿里前夕,印军即以1个连的兵力进驻公贡桑巴以西鲍哈尔。1952年5月,印军侵驻葱莎,并至桑巡逻。当时原扎布兰宗宗本曾亲往葱莎与印军交涉,但无结果。1954年印度地图将该地区划入北阿坎德邦加瓦尔专区北卡什县,形成争议区。1955年,印军侵占了波林三多。

从什布奇地区往南,然冲地区以北,是波林边防连的防段,有争议的是桑、葱莎和波林三多地区。由于波林去往萨让需要经过波林达坂和三百道弯的底加木达坂,去往巡逻也路程遥远,因此近年重新设立了萨让边防连,主要是巡逻久让拉和古木朗山口。

阿里的天路”是什么样的,去萨让最险的一段路—底加木沟。从远处看,这段路就是从70至80度的陡坡上掏出来的,看得让人揪心。底加木沟,从谷底到山顶,落差有上千米,“之”字形的山路有无数道拐弯,车在陡坡上不停地拐弯。有人做过统计:这一路,共计三百三十多个弯。去萨让的路途之艰险,可见一斑。

04.乌热、然冲、拉不底地区

位于札达县达巴乡,总面积807平方公里,其中乌热地区面积135平方公里。此段边界长约65公里。

从1954年起,印度地图将该地区划入印度杰莫利县,形成争议。 1954年6月,印军越姑马拉山口侵占乌热。后因冬季物资补给困难,被迫于9月19日撒返。1955年我国边防部队进驻了乌热。同年6月,印军越姑马拉山口重侵乌热,形成了在中国领土内双方对峙的紧张状态。入侵印军后又因姑马拉大雪封山撤回。1956年,双方就乌热问题达成互不驻军的协议。中国边防部队撤出,此后再未进入。但印方却于同年6月派兵再次侵入。从此乌热问题成为中段边界问题的一个热点。1958年,双方就乌热问题谈判,无果。

1955年印军曾越境至香扎、拉不底测绘。1956年1月,印军侵入香扎、拉不底,逐渐侵占了该区。1955年后,印修筑乡村道和房屋,逐步侵占了然冲地区。近年来中国军机,军人等不断进入乌热,逐渐控制此地。

总而言之

得益于2018年起在边境的脱贫攻坚战,我国从察隅县到噶尔县全线各边境乡都热火朝天地注重提升生活设施,迁入人口,以发展经济,稳边固边。边防巡边、边境发展是保家卫国的必须,不管哪一段都是如此,更难的是摊上印军这种你一不去巡逻它就设点蚕食的邻居(边防官兵原话),而印度又视我国为最大敌人,因此更应该加强边防建设。总而言之,我们家的鸡,一根毛都不能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