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战襄阳,枣阳走出的名将孟宗政(三)
南宋抗金战襄阳,枣阳走出的名将孟宗政(三)
【吴敏(每日习武)/文】
孟宗政(公元1164-1223),南宋名将,系岳飞部将孟林之子,绛州(山西新绛县)人。自小从父抗金,随军徙居襄阳枣阳(今湖北)。宋开禧年间,孟宗政任枣阳县令,后任京西路钤辖驻守襄阳。
据险游击巧夺辎重
宋开禧二年(1206年),南宋北伐失利后,金兵大举南侵。五月,襄阳守将“简襄阳田卒,以备战兵。”一手拿枪,一手荷锄的屯田士兵,要放下手中的农活,准备抗战了。
“十一月,辛巳,金完颜匡破枣阳军。”甲申,“金完颜匡侵光化军及神马坡,江陵副都统魏友谅突围趋襄阳。”“樊城、邓城亦自溃散。”乙巳,“金人破信阳军及随州,又围襄阳府。”
南侵的金军,势如破竹,扫清外围后,直逼襄阳城。
在强敌压境的局势下,京西宣抚使吴猎“招神马坡溃卒,得万人,分授襄阳”,以加强襄阳城的守备。这时的孟宗政则按“力解襄阳之围”的将令,率领义军跳出包围圈,在外线打游击,“据险游击,夺其辎重”,专门打击金军的粮草后勤,骚扰得金兵不得安宁。此战法有效配合主将,加强了襄阳城的防守。
在襄阳军民的抵抗下,金兵久围襄阳不下,许多士兵又得了病,只好撤兵北还。
在这次成功的襄阳防守战役中,孟宗政并非主帅,但他据险游击夺辎重的战功和战法,受到上司的充分肯定,并载入史籍。
团山之战大败金军
这个时期,蒙古渐渐崛起,打得金朝节节败退,金主被迫于1214年迁至南京(汴梁)。金打不过强势的蒙古,就想压迫南宋弥补损失。于是年年来催逼“岁币”,逼急了就出兵。
继上次攻打襄阳十年之后,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金兵再次南侵。夏四月,“攻光州中渡镇(属今河南信阳)......庆寿分兵攻樊城,围枣阳、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五月,“金人侵襄阳”。战事又快要落到襄阳头上了。
京湖制置使兼襄阳知府赵方,一边给朝廷上书坚决主张抗战,一边“檄宗政节制神劲、报捷、忠义三军”,即将这三支军队交由孟宗政协调指挥,以加强襄阳防守。同时,给光化、信阳、圴州(今湖北丹江口)增兵“以联声势”。
“金人来自团山,势如风雨”。
团山位于樊城北边,即今天的襄阳市高新开发区境内。“宗政与统制扈再兴、陈祥分为三军”,针对金兵南进的主攻方向,在团山一带“设伏以待”。金兵人马刚到,扈再兴率兵从中路冲击敌阵,然后又主动撤退,引诱金兵来追, 待其进入宋军所布下的口袋之后,“宗政与祥合左右两翼掩击之,金人三面受敌,大败,血肉枕藉山谷间。”
团山伏击战,宋军大获全胜,成功阻遏了金兵对襄阳、樊城的进攻。
午发晨至急救枣阳
团山之战刚刚取得胜利,忽然得到急报,金兵攻打枣阳,“枣阳围急”。
枣阳是襄阳府辖的一个重镇。可是,作为京西路钤辖兼枣阳县令的孟宗政,此时正领着兵马主力保卫襄阳呢!军情紧急,京西制置使兼襄阳知府赵方,令孟宗政火速前去救枣阳。
枣阳位于襄阳东北部,有一百多里路程。兵贵神速。孟宗政带领本部兵马,即刻从襄阳出发。“宗政午发岘首,迟明抵枣阳,驰突如神,金人大骇,宵遁。”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岘首山在襄阳城南门外,山上有纪念晋代襄阳镇守羊祜和杜预的羊杜祠,还有羊公碑,也是唐代孟浩然等文人登临的名山。从岘首山到枣阳,不仅路途远,还得渡过汉江,头天午后出兵,连夜急行军,次日黎明就抵达枣阳,速度之快大大出人意料。经过突袭激战,被击败的金军连夜退兵。
于是,枣阳得以保全。
枣阳之战威振境外
嘉定十一年(1218)春,“金人围枣阳军”。
孟宗政此时坐镇枣阳。大敌当前,首先是要整顿军纪。“孟宗政初视事,爱仆犯令,立斩之,军民股栗。”然后组织军民“筑堤积水,修治城堞,简阅军士”,采取多项措施,以加强城防。
面对金将完颜萨布的步兵和骑兵围城,“宗政与再兴合兵角敌,历三月,大小七十馀战,宗政身先士卒。”主将有勇有谋,率先垂范,士兵更是勇气倍增,只要一接战,金兵就败。金主将气得不得了,就围着城挖壕沟,兵马驻在壕沟外,拴上铃当,如有越壕沟者,以铃当响引起狗叫作为警讯。“宗政募壮士乘间突击,金人不能支......”后来,在随州守将许国的支援下,“宗政率诸将出战,金人奔溃。”
嘉定十二年(1219)春,金将完颜讹可(额尔克)领兵再次南犯,围攻枣阳军。
孟宗政用装糠的袋子装满沙子以加固楼栅,用大瓮装满水以防火攻,“募炮手击之,一炮辄杀数人”。金兵“拥云梯、天桥先登,又募凿银矿石工昼夜塪城,运茅苇直抵圜楼下,欲焚楼。” “宗政先毁楼,掘深坑,防地道;创战棚,防城损;穿阱才透, 即施毒烟烈火......”“宗政激励将士血战,凡十五阵,金人连不得志。”此时,扈再兴和许国带兵攻击金国所辖的唐、邓境内,焚其城栅粮储。“金屯兵枣阳城下八十馀日”,连日苦战,双方僵持不下。
赵方分析金兵“其气已竭”, 便召回许国和扈再兴合兵一处,择机与金兵决战。扈再兴先后在瀼河和城南击溃金兵,然后,孟宗政领兵自城中出击,内外合势,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入金营,自下午三点左右至夜晚三更,“杀其众三万人,金人大溃。”“额尔克单骑遁”,“获其赀粮、器甲不可胜计,金人自是不敢窥襄阳、枣阳。”
枣阳保卫战之后,金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区百姓(中原遗民),为躲战乱来归附者数以万计,“宗政发廪膳之,给田创屋,籍其勇壮,号忠顺军。宗政由是威振境外。”
朝廷对孟宗政非常满意,“捷至,朝廷方录前战守功,升武功大夫兼阁门宣赞舍人,重赐金带。”“后代为荆鄂都统制,仍知枣阳”。
孟宗政于1223年(嘉定十六年)卒,后累赠至太师、永国公,谥号“忠毅”。
孟宗政的四子孟珙,一直在军中随父征战,后接替父亲带领忠顺军,成为比父亲成就更大的著名军事家,在南宋中后期负责镇守荆襄及川东,在抗击金军和后来的蒙(元)军队南侵中,战功卓著,此是后话。
阅读参考书目:
《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五十七、一百五十八、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一
《宋史》陈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宋史.孟宗政传》
《襄阳府志》卷之三十八 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