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之战前,陈毅带粟裕打猎,问兔子怎么个吃法,粟裕回答惊人
孟良崮之战前,陈毅带粟裕打猎,问兔子怎么个吃法,粟裕回答惊人
从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其中只用了三年时间。但是,这三年时间里,人民力量取得了胜利,国民党则逃到了对岸。很多人会产生一种这样的认识:那就是国民党不堪一击。其实,《亮剑》小说中透露了真相:国军五大主力,不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武器装备,都要碾压我军的部队,但是,最终我军取得了胜利,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国民党不得人心。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其政权的腐化成分已经到了不得不崩溃的地步了。事实上,在抗战胜利后,很多阵亡的国军军官家属得到的抚恤金,只够买几斤大米的。而这些现象无疑刺激了国军士兵的心理:给国民党卖命就是这个下场?因此,解放战争时期,大多数国军都处于出工不出力的混日子状态。在解放战争中,孟良崮战役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例,因为孟良崮的驻军是张灵甫麾下的74师。
虽然这只是一个师的兵力,但这个师的战斗力,可要比一般国军五个师甚至十个师的战斗力还强。甚至74师在和美军进行演戏的时候,还多次胜过美军:要知道,当时可是太平洋战争之后的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对日军基本上保持碾压的状态,而74师能打败美军的一个师,由此可见74师的战斗力是何等惊人。当时我军负责和张灵甫的部队对阵的,是粟裕的部队。
粟裕对阵张灵甫,反而导致战斗形势更加紧张了:因为张灵甫为人十分狂妄,因此如果让被人和他对阵,张灵甫或许不会放在眼里,从而犯下骄兵的心态。但是,张灵甫早就听闻粟裕厉害,因此得知对面的将领是粟裕,张灵甫变得紧张起来,几乎付出十分的经历来打这一仗。而粟裕在这些日子也在反复思考如何对付张灵甫。就在孟良崮战役的前一天粟裕和陈毅等人上山散心打猎。
突然,一只硕大的兔子出现在陈毅等人眼前,陈毅手疾眼快,随手一枪,就击毙了这只兔子。于是陈毅和粟裕研究:你说今晚怎么吃这只兔子才好。哪料到粟裕回了句:这可是老蒋五大主力中最为器重的王牌啊,硬吃是不行的应该考虑智取。这个回答让身边的几个警卫惊讶,只道是粟裕听错了问题,哪料到陈毅听了以后心领神会:这只兔子身价看来不菲,居然成了张灵甫。
第二天孟良崮战役打响。我方的军力虽然占据优势,但是孟良崮上的74师将士的火力却十分猛烈。这让我军不得不考虑避其锋芒:毕竟如果硬往上冲,必然导致很多将士牺牲,从而增加胜利的成本。因此我军考虑先针对其进行围困,而后根据其薄弱环境,进行精准打击。而南京方面当时也意识到:74师虽然强悍,但毕竟人少,于是南京方面派遣不少援军援助张灵甫。
但是,由于张灵甫人缘太差,再加上很多人嫉妒张灵甫,巴不得我军除掉张灵甫才好,就这样,我方一方面利用军事智谋,另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胜利,击毙了张灵甫。很多人认为如果老蒋那边不是太腐败,张灵甫不会死,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从老蒋的政府腐败那天起,就注定了其后来的命运。一切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具备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解放战争中,老蒋方面上演了无数次这种腐败表现,最终,这些现象凝集在一起,决定了解放战争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