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为何好朋友会渐行渐远形同陌路?这就是最真实的回答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为何好朋友会渐行渐远形同陌路?这就是最真实的回答 1 好友关系会淡,是由于彼此之间仅剩下回忆 堂姐和陈丹妮是自小一起成长的好姐妹。两人都是在外省工作,一整年就回家一回。

为何好朋友会渐行渐远形同陌路?这就是最真实的回答

1

好友关系会淡,是由于彼此之间仅剩下回忆

堂姐和陈丹妮是自小一起成长的好姐妹。两人都是在外省工作,一整年就回家一回。

每一次过春节,堂姐也都会约上陈丹妮聚聚。

可来到第四年,堂姐却已不再积极主动约陈丹妮了。

姑妈感觉奇怪,问堂姐:“你们俩闹矛盾了?”

“没有了,怎么可能呢。”堂姐云淡风轻地说。

“那今年为什么不聚了?”姑妈紧接着问。

堂姐长叹了一口气说:“主要问题是碰面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除了聊陈年往事,依然是聊陈年旧事。两人四目相对,努力找寻话题聊天,却都不知道说些什么,这种感觉是真的非常尴尬。”

还记得知乎网上面有个话题讨论:“好友间的关系是怎样变淡的?”

有一个高赞回复是:

“为何没有人愿承认,是当今社会资源社会地位阅历差距加大,造成两人没有话说,就只能叙叙旧。一直到过往被反反复复咀嚼,淡而无味,又碍于面子,怕被责怪势利眼,也要勉勉强强维系关注点赞的情份。

但是,很多青春年少惹祸的好友,就只能被用来怀念,很多由于恩情而结缘的人,也只合适报恩。好友是需要互相交换思想观点的人,而不仅是互相交换情感。”

两人没有了共同的心路历程,也没有了相似的境况,就只能把过往那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拿出来反反复复咀嚼,既没有了新意,又令人提不起来兴致。

民国才女张爱玲,也曾有过相似的心路历程。

她的好友炎樱,曾经一度给她写过好几封信,可张爱玲都未回信。

炎樱一肚子憋屈,懊恼地说:“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致使你都不再理我了。”

张爱玲只丢下了句决绝的话:“我不会喜欢一个人与我老是聊很多年前的事情,仿佛我是个死人似的。”

有时,好友关系会淡,是由于彼此之间仅剩下追忆。

那一些交集逗留在以往的人,共同的话题讨论,也逗留在了过往。

年少时光值得怀念,但老是怀念,会让人心生厌烦;陈年往事值得追忆,但老是追忆,会令人没有了兴致。

生活分明在向前走,谁也不愿老拿过往讨论。

终究,生活过的是今后,而并非之前。

2

聊不到一起去,就没有了曾经的默契

有一回,我回家过春节。

去商场帮妈妈置办年货,在排队等待付款时,巧遇一个清洁工人。

她忽然向我打招呼,我转头一来,想了好长时间,愣是没认出来是谁来。

她笑眯眯地取下口罩和手套,拍了拍我的肩部,说:“我小慧啊,你忘了?”

一听到这名字,我便回想到了她。她就是我小时候最要好的玩伴,不过,之后她搬了家,我们就逐渐断了联系。

久别相逢,我正想和她聊一聊现下的生活 ,则是她先张口讲起了现况。

她家里的经济条件始终都不大好。

她爸前些年在煤矿工作,患上尘肺病。现如今停工在家休养,每一天的医药费都得不少钱;

她妈妈的岁数也大了,骨关节不太好,却还坚持去餐馆做洗碗工,补贴家用;

她自己做着环卫保洁的工作,每一天不是风吹,便是日晒,看上去相对于同岁数的人更为显老了。也会有好多个热心肠的亲朋好友帮她介绍对象,但对方晓得她的个人状况和家庭情况后,就都没有下文了;

她的亲弟打算今年结婚,可是还差五万块钱的彩礼。父母让她不管怎样,都必须帮忙想一想法子。

讲这一些时,她始终在唉声叹气。抱怨老天爷不公平,感叹命途多舛。

原本,我想要和她聊一聊小时候的美好回忆,聊一聊老家让人欣喜的变化,聊一聊我们当年曾一块许过的愿望……可是见到她紧皱的眉头,湿润的眼框,我又硬生生地把这一些话吞了下去。

久别相逢,我俩空间上的距离变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却变远了。

万语千言,都堵在了心里面。

我逐渐发现,我俩早已聊不上一起了。

我关心的是小时候亲身经历有多令人难忘,她关心的是现实生活有多艰辛。

文学家孟思曾说:“交友聊天,不是表层词句的高贵典雅与肤浅,而在表达的內心是否一致。”

没了共同的生活环境,没了共同的人生道路境况,就难以心意相一,聊不到一起去。

两个人生活亲身经历的相似度,决定了他们自我认识层面的一致度;而自我认识层面的一致度,决定了他们交往相处过程的配合默契度。

终究,语言上的交集,显现出的是思想观念的交集;而思想观念的交集,也影响着你们情谊的交集。

而两个人唯有聊得来,情谊才有延续往下走的可能。

3

同频道的人才能携手同行

语文教材中,《少年闰土》的故事,曾令许多人唏嘘不已。

少年闰土,是在追随生父给鲁迅家做帮佣时,与鲁迅相识的。

由于岁数差不多,两个人没多久就玩上一块,变成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闰土活泼可爱机灵,常带上鲁迅捉鸟、抓兽、看甜瓜,还告诉鲁迅许多高墙大宅内见不上的新鲜事。两个人亲如手足,还曾经一块约定,有机会一块返乡下抓偷甜瓜的猹。

二十年后,鲁迅重返故里,两个人再度相见时,都已经是中年人。他最想见的,是那一个讲好了要带他抓猹的闰土,可是一见面时,闰土恭恭敬敬的一句话,“老爷!”,刹那间击碎了鲁迅的幻想。

他们难以再称兄道弟,也难以再不分彼此。

知乎上有些人问:“哪一个瞬间让你想要舍弃一个好朋友?”

有一个高赞回复是:“当两人的成长速度已不再同频道,两人的三观出现冲突。

错误能够原谅,但两人都不在一个世界了,何谈交往。

频道不同,难以为友;频道一致,才可以彼此之间靠拢。

就如文学家苏眉细细所言:

当年两小无猜的好朋友,情义犹在,之间却早已隔了一条河。

这条河太宽,里面隔了光阴,装满了人生道路甜酸苦辣,再也难以逾越。”

之后,鲁迅遇到了他的挚友,许寿裳。

他们在日本相识后,既是老乡,还是同学。

每一次见面都谈及中国民族性的缺陷,两人都一拍即合,侃侃而谈。

受许寿裳剪辫的影响,鲁迅也把自己的发辫剪了,并把剪头发的照片赠送给了许寿裳,在其背后题旧诗一首:“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中华民国政府刚成立时,鲁迅和许寿裳一同在教育部门共事。

在教育部门的那些日子,还是他们两人往来最紧密的日子。

他们昼则同座办公,夜则联床共话,一同谈理想抱负,民族复兴,一同去探望他们的导师章太炎……

有心领神会的默契,才会有相知相惜的情谊。

彼此之间懂得,步调一致,也让他们的情谊走得更加长远。

有的人说:“旗鼓相当,是维持情感的重要方法。”

同频道才可以携手同行。

倘若两人的成长速度出现了落差,再要好的情谊,也会越来越远。

抱负和观点不同的人,终究不是同一道人。

惟有能力上的势均力敌,思想观念的旗鼓相当,才可以让两人的情谊历久弥坚。

4

维持关系的本质,是“匹配”

有的人说,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彼此之间的想法往往是大相径庭,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往往是鸡同鸭讲,这样子的情谊,难以维持。

你可以懂得他的所思所想,他能理解你的一举一动。节拍一致,步伐一致,才可以并肩携手同行。

贝多芬曾说:“情谊的基础,取决于两人的心肠和灵魂具有最大的相似性。”

曲高,配不上和寡;普通,配不上卓越。

事实上,所有的情谊,几乎都是讲究“匹配”的。

旗鼓相当,才可以迈向长远。

若你的朋友是棵橡树,你别做攀援的凌霄花,而应当做他近旁的一棵木棉,以树的形象和他并排站在一块。

如同天平两边的砝码,惟有份量相当,才可以保持平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