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正说黄岛(4)——1984年辛安公社的自然村之一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正说黄岛(4)——1984年辛安公社的自然村之一 前言 前文简述了黄岛公社各村,本期开始讲述辛安各村的情况。比对下这三十几年的变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正说黄岛(4)——1984年辛安公社的自然村之一

前言

前文简述了黄岛公社各村,本期开始讲述辛安各村的情况。比对下这三十几年的变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辛安公社

辛安公社,位于黄岛区西部,小珠山东北方,除东和东南与本区黄岛、薛家岛两公社接壤外,其余北、西、南与胶南县的红石崖,王台、薛家庄、隐珠、灵山卫等公社毗邻。因驻地在辛安村,故名。该公社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总面积92平方公里,截至一九八二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居民共9.956户,40,364口人,全系汉族,分住在96个自然村。所辖68个大队,247个生产队,共有耕地45,82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西部山区,为发展林业和果业提供了方便条件。东部近海滩涂面积较大,滩涂养殖业较好,多产蛏子,蛤蜊等贝类。社办企业有汽修、轧钢、塑料、砖瓦、粮油加工等厂,工业总产值可达600万元。

辛安公社地名图

1911年辛安公社属胶州朱仲区:1931年到解放前夕,属胶州第五区。1945年7月解放后,我人民政府建立辛安区,开始属珠山县,1946年9月珠山县撤销,改名胶南县,辛安区下设十个联防,1950年设立小乡,取消联防,改为十个乡。1955年,划出港头、泊子、东盐滩、黄岛四个乡成立黄岛区,又从王台划进独垛子、韩家台、丘家、徐村四个乡。1956年黄岛区撤销,属黄岛区的于家河一乡归辛安区,其他归红石崖区。1958年1月撤区并乡,辛安区改为辛安和北庄两个乡。同年10月,辛安、北庄两乡又合并,成立五星人民公社,原石灰窑、薛家庄、草夼三个小乡所属各村划回王台公社,以后又先后将原丘家、徐村两小乡所属村及插旗崖、西韩家台也划归王台公社。1963年,成立黄岛公社,1972年,又将黄岛公社合并于辛安公社。1976年成立昌潍地区黄岛工作委员会,再次成立黄岛公社,辛安与黄岛两公社同属黄岛工委,1979年成立青岛市黄岛区,遂归黄岛区管辖。

辛安

该村位于黄岛区驻地西6公里,辛安公社东部中心。辖440户,1662人,有耕地1454亩,其中粮田面积916亩,事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平原沙土地。

大约五百年前,明朝中期,有几户杂姓人家逃荒来到东南庄西侧定居,取名为新安村。因“新”、“辛”音谐,遂成辛安。

宋家茔

位于公社驻地西北6公里,老君塔山南坡。辖99户,413人,有耕地地470亩,其中粮田面积300亩,事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末胶州城里有一姓宋的大地主,其子死后葬于老君塔山之前,并雇了一户穷人为其护茔,后来居民增多,形成村落。

冷家沟大队

辖三个自然村,居民80户,349人,有耕地552亩。其中粮田面积366亩,农业大队,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丘陵沙土地。

冷家沟

位于公社驻地西北3.5公里,龙雀山前。明朝末年,有三户人家从云南愧树庄迁来,定居于龙雀山前的一个山沟里,因三户人家中有二户姓冷,故取名为冷家沟。

韩家

位于公社驻地西北3.5公里,龙雀山之前。最初,有几户韩姓农民,在此处为冷家沟村里的冷姓看山,后来逐渐成为村落,故名韩家。

殷家

位于公社驻地西北3公里,抓马山西侧。因殷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殷家。

北山薛大队

辖两个自然村,居民94户,380人,有耕地365亩,其中粮田面积296亩,农业大队,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丘陵沙土地。

北山薛

该村位于公社驻地北2公里,抓马山南坡。二百年前,辛安村一薛姓农户为当村的一富户看山,后来逐渐形成村落,故称为北山薛。

北山宋

该村位于公社驻地北面2公里,北依抓马山。大约在一百年前,宋家泊子一户宋姓穷人,在此处为其本村一富户看山,后来逐渐形成村落,故名北山宋。该村在1958年以前隶属宋家泊子管辖,是宋家泊子的一个自然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与北山薛村组成北山薛大队。

管家楼大队

辖两个自然村,居民294户,1185人,有耕地1380亩,其中粮田面积988亩,农业大队,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丘陵沙土地。

管家楼

该村位于公社驻地东北3公里。此村,建于明初,居民从云南槐树底迁来,因当时有一位姓管的官吏在村中建筑了一座方楼(楼的旧址至今还可辨出),故名。

管家楼西山

该村位于公社驻地以北3公里,抓马山东侧。此村初为管家楼看山户住地,后来发展成村,因该村地处管家楼村西抓马山上,故名为管家楼西山。

待续,正说黄岛(5)——1984年辛安公社的自然村之二(马家楼、大夼、小夼、窝洛子、唐家埠、山陈、刘王大庄、大泊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