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开栏的话】
4月19日至22日,原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与政协第十届原阳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胜利闭幕。从今天起“原阳融媒”将开辟专栏【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分五期深入解读2022年原阳县政府工作报告。
踔厉奋发 原阳发展站在新起点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原阳积极应对挑战、持续赶超发展的五年,也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干成了一批过去想干、没有干成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多年想办、没有办成的难事,推进了一批实实在在、群众点赞的实事,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十三五”圆满收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成功实现,原阳地位和优势持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百业方兴、风华正茂。
过去五年,原阳县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三五”规划和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原阳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这五年,抢抓机遇、砥砺深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5亿元,较2016年年均增长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2.36亿元,年均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1.95亿元,年均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95.96元,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51.09元,年均增长9.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7.7亿元、159.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3%、16.3%。
这五年,稳定投资、扩大开放,经济基础更加稳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从项目切入、以项目推动、用项目支撑,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浓厚氛围。五年来,争取债券资金43.27亿元、中央资金6.17亿元。谋划储备项目737个,总投资3268亿元。实施城建交通、农田水利、社会事业等政府投资项目483个;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8个,完成投资367.6亿元。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1个,总投资782.7亿元。2021年,实现利用外资6702万美元,较五年前增长28%;利用市外资金65.8亿元,较五年前增长34.3%。万向年产6万吨汽车零部件智能化制造迁建项目、兴威食品年产10万吨鱼糜制品项目等297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河南九豫全食品、雨轩牛羊肉制品一体化产业项目、省交规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转化创新基地等13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
这五年,优化产业、做大支撑,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能。全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增长由主要靠二产拉动转向二三产业共同拉动,三次产业比由2016年的20.9:48.6:30.5调整为2021年的18.7:37.5:43.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8家、较2016年增长46.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2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1%。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236家,形成了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发展板块。绿色食品业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到39家,实现营业收入81.95亿元,增长22.4%,“老家河南 吃在原阳”品牌更热更亮更响。装备制造业不断壮大,2021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4.57亿元,增长28.8%。现代物流业开局良好,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现代物流产业园,储备物流项目168个,金豫河冷链物流园快速推进,第一批200个村级物流服务站点建成投用。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保持在10亿斤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这五年,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三大攻坚”实现新突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共整合投入涉农资金14.53亿元,累计实现14819户5754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0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2019年5月成功摘掉“贫困帽”。5个乡镇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全部建成,6594户滩区群众分房到户,拆除旧宅2684.8亩,复垦土地1369亩。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开展全域烟花爆竹禁燃禁售,严格落实“六控”措施,工地扬尘有效遏制,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呈现“两降一升”良好态势;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境内天然渠、文岩渠河流水质分别达到Ⅲ类、Ⅴ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污染防治整体稳定,大宗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巩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有力,全县安全生产事故数量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70起下降至2021年的3起。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8起本地非法集资案件全部销号,“三零”创建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雪亮工程”联网运行,信访工作呈现“三下降”态势,公众安全感逐年上升。
这五年,统筹城乡、完善功能,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快。认真践行乡镇工作“三结合”,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40.36%,较五年前提高8.39个百分点。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7.53亿元,新(改)建市政道路62条71.3公里、桥梁6座、泵站1座;完成卫生局家属院等14个老旧小区改造;黄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项目部分节点工程建成投用;完成文化公园、海绵公园、体育公园等16座公园游园及已建成道路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67.88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是五年前的5倍。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县所有村庄实现通硬化路,农村安全饮水、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实现全域化市场保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业供给侧改革步伐加快,大力发展稻米产业,省级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建成,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创建单位”。农业效益不断提升,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全市第一,滩区土地流转稳步推进,“四园三场”初具规模,全县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实现清零。官厂、大宾完成撤乡建镇,路寨、阳阿撤乡建镇通过省级验收。
这五年,保障民生、增进福祉,幸福原阳成色更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每年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较好落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累计新改(扩)建幼儿园19所、中小学10所,分别增加学位5260个、13780个,公办幼儿园占比不断提高,中小学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有效化解;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高考本科上线率实现“十一连增”,2021年位居新乡市县(区)第三名,高中教育实现提质增效;安阳学院原阳校区建成招生,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原阳校区开工建设,实现高等教育院校“零突破”。稳岗就业扎实推进,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26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96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职称评聘六项工作连年保持全市前列,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健康原阳加快建设,成功入选国家级县域紧密型医疗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中心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中医院老年病房及精神病房楼建成投用,新增床位694张,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双双创成三级医院,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6%。社会保障全面加强,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资金3.31亿元,做到应保尽保;投资1700万元,完成新改(扩)建敬老院9所,初步建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疫情防控常态长效,疫苗接种、无疫小区(村、社区)创建全市领先;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将险情控制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社会文明实践新风尚更加鲜明,人均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场地面积不断提高,“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覆盖城乡。
这五年,改革创新、提升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党政机构改革圆满完成,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成效显著,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盐业体制改革、立项审批改革等顺利完成,省市赋予的247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承接到位,2108项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始终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全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33件、政协委员提案594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8%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开,实现了县域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土地招拍挂、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管有效加强,持续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名词链接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六控”: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
4.“两降一升”:PM2.5、PM10平均浓度下降,优良天数上升。
5.“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以及视频监控体系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6.“三零”创建:指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零上访”指凡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在本村(社区)、企业、单位层级能解决的,就地及时化解;“零事故”指不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生产安全事故和其他安全事故;“零案件”指不发生刑事案件和有重大影响的治安案件。
7.“三下降”:信访总量下降、进京非访量下降、到市赴省集体访量下降。
8.乡镇工作“三结合”: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
9.“四园三场”:“四园”,即精品果园、精品菜园、精品花园、精品游园;“三场”,即草场、林场、农场。
10.“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是以有效服务半径和有效覆盖面积为核心的概念,即让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享受文化服务。这是一种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
11.“一网通办”: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融媒记者:云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