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首都悟发展,探索亚运村的“前世今生”
看首都悟发展,探索亚运村的“前世今生”
2023年8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一支研究团队走进北京亚运村进行考察和调研,旨在了解亚运村的经济文化变迁,并针对现有状况提出场馆再利用方案,以焕发亚运村的新生。
在对亚运村内体育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考量后,该团队内部分为三组进行各自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这三组分别为奥林匹克公园组、鸟巢水立方组以及奥体中心组。下面是三组同学进行实地调查、线下访谈和归纳总结的情况。
一、奥林匹克公园组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竞赛场馆,聚集了各类现代化运动设施。随着北京运会的成功举办,奥森公园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添了许多新设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现代化运动设施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和文化娱乐场所,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一张重要名片。
对比起今天热闹、美丽和散发着活力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三十年前,这是一片荒地,还有一些居住区。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建设起占地680公顷的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园,足以见首都的发展、国力的昌盛。现如今,随着本届冬奥会的举办,更多的场馆加入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的专业的场地和设备。
二、鸟巢水立方组
鸟巢与水立方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是田径与游泳系列赛事的举办场所,如今鸟巢与水立方都以游览观光、开展大规模的文化展演赛事等活动为主,通过文化传播让大众了解体育的魅力以及奥运精神,同时借助场馆承接比赛赛事。
鸟巢的经济、文化活动情况与水立方相比更为丰富,这也与鸟巢的场馆面积大、结构复杂有关。鸟巢的场地利用更加的合理科学,同时带给游客的体验感也更好。但是鸟巢对于特定群体的影响体现上比较欠缺。如果能够和水立方进行互补,将会形成更好的效果。
三、奥体中心组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作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对外窗口,先后承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和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和其它重要大型赛事活动。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将人文关怀、科技创新和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场馆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了人文、科技和绿色的完美结合。
奥体中心的管理机构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安全的体验。与其他奥运城市相比,北京奥运场馆利用率较高。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在充分利用奥运场馆资源方面拥有城市优势、人口优势、校园优势、城市公共服务这四大优势。
通过本次的暑期实践活动,该团队对于亚运村这一地区范围内的场所都进行了细致的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采访以及问卷调研等方式,对于亚运村的前世今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解体育发展,感悟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