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猛将之耿炳文
明朝开国猛将之耿炳文
今天咱们来聊聊,帮助朱元璋打下天下,却在讨伐朱棣时连战连败,最后受到弹劾,畏罪自杀的耿炳文
耿炳文像
耿炳文,何许人也?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简单点来说就是个官二代,濠州人。虽然是官二代,但人家可是有真本事的。耿炳文早年承接了父亲的职务,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更是在张士诚大军来袭时以七千抵十万守了长安州一个多月之久。之后随徐达,常遇春攻打大同,陕西等地,屡次立下战功。在朱元璋夺得天下之后,以功劳被封长兴候。
在之后朱元璋的统治生涯里,明朝官吏们的噩梦开始了。经历了胡惟庸案,蓝玉案,那些明朝的开国功臣死的死,不想死的也得死
胡惟庸
然而在这一场场浩劫里,有一个人却活了下来。他,就是耿炳文。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官,却独独把耿炳文留了下来。笔者想说说自己的想法,首先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证自己家族以后皇位的稳定,怕自己的孙子朱允炆镇不住这些和他一起扛过枪的弟兄们,所以只有他自己来动手,这样才能说得过去,其次老朱杀人也是有技巧的,像徐达,蓝玉这些都是善于攻城拔寨的,而留下来的耿炳文这位老兄呢,他的长处却在于防守。就算以后反叛了,也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直到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发起兵变,以清君侧的名义靖难。开国的那些将领都死的七七八八了,谁来抵挡风头正盛的燕王呢,就在这时,建文帝想到了仅剩两位开国功臣之一:耿炳文。建文帝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封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以李坚,宁忠为副将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时年六十五岁的耿炳文带着皇上的命令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路了。
八月初,军队抵达了真定。耿炳文令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扎在莫州,互为犄角。所以说老将就是老将,经验丰富,不管你朱棣攻打哪一座城,我另外两座城里的人都可以去支援,互为照应。而然耿炳文算错了一件事,他这次的队手不是一般人,而是燕王朱棣,一个在边境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爷,也忘记了朱棣手中那个时代最精锐的兵种-骑兵。
就这样,在一个中秋之夜,朱棣率军突然袭击,先锋九千人全都被杀,来支援的军队也在半路上被遭到了伏击。就这样,莫州失守了。耿炳文万万没想到自己觉得万无一失的布局就这么轻易的被打破了。而在耿炳文转移军队的时候,朱棣突然来袭,部队挤在城门里,被踩死的不可计数。
靖难之役
终于,耿炳文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了——守城。此时耿炳文的军队尚有十万人之多,燕王朱棣知道耿炳文擅长守城,围攻了三日就退去了。建文帝听闻了之后,采用了太常卿黄子澄的意见,让李景隆来取代耿炳文。开国元老耿炳文的最后一战就这么落幕了。
至于耿炳文之死,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是永乐元年,耿炳文遭到弹劾说他逾越制度,便畏罪自杀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耿炳文在真定之败中便已身亡。
不管怎么说,耿炳文都能算是不可多得的一位将领。读者们怎样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