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的死因究竟是什么?解析红楼梦四大死结之元春判词
贾元春的死因究竟是什么?解析红楼梦四大死结之元春判词
在红楼梦研究中有四个死结:贾元春判词之谜;贾元春《恨无常》曲之谜;《红楼梦》书名之谜;《红楼梦》二十首绝句之谜。
贾元春判词之谜和贾元春《恨无常》曲之谜其实指向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元春的死因。元春在高鹗版的续书中死因是太胖了被痰堵死了,死于肥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而在红楼梦中,元春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正面描写,只有在省亲一回才有正面描写,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侧面写,比如贾母、王夫人逢年过节去宫里探视,元春每逢端午,元宵等几大节日会赏赐礼物下来,还有宫里的太监找贾家借钱等等。
因此要了解元春的死因,最终还是要回归要判词和元春曲。
先来看贾元春的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首先就被开头的“二十年”难住了
一说是元春活了二十年,一说是贾元春在宫中生活的时间是二十年。但这两个说法都经不起推敲。
在元春省亲的时候说的很明确,贾宝玉是元春带大的,在贾宝玉三四岁的时候,贾元春还在家没进宫,是她教导贾宝玉读书认字,是贾宝玉的启蒙之师。
第十八回的“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之后,她便进宫参选秀女,进宫的时候大概十四五岁,推算出元春要年长贾宝玉十岁左右,在省亲那年,贾宝玉是十二岁,那贾元春是二十二岁。
贾宝玉是十九岁出家,元春是在他出家的前一年去世,那么她去世的时候应该是二十八岁左右,在宫中生活的时间大概十四五年,远远不到二十年。
所以这个二十年既不是指元春去世时候的年龄,也不是指她在宫中生活的时间,那元春的判词“二十年”到底是什么意思,没有了后四十回,估计也只有作者本人知道了。
“辨是非”辨的是什么是非呢?
由于在原文中,元春对于薛林二人有差别对待,又受到了程高本的影响,导致有人就觉得是在辨别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的是非。这个说法实在是有点太小看元春了。贾宝玉娶亲对元春来说是一件事,但绝对不能说她二十几年来只考虑弟弟娶媳妇的事儿吧,这不会是她的头等大事。
比起关心宝黛钗的婚姻问题,元春更关心的应该是自身以及家族的命运,所以这里的“辨是非”应该是进宫后开始辨别政治斗争以及站队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这句不一定只是说它开的灿烂的意思。“榴花开处照宫闱”原本来自韩愈的《榴花》诗: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意思是: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已经结了石榴。可惜此地缺少王孙公子的车水马龙,明艳的榴花只好在苍苔上散落纷纷。
这首诗将榴花跟天家富贵联系在一起,曹雪芹借用了他的话题,但反其道而用之,他说这次榴花开对了地方,开在宫闱里了。
石榴花开在五月,正是夏日如火,其花也艳红如火,夺人眼目。
这正是元春封妃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样子。
曹雪芹写的“照宫闱”,就是仿照韩愈的“照眼明”。
另外曹寅也写过一首《榴花》诗:
触热愁惊眼,偏多烂熳舒。
乱烟栽细柳,新火照丛书。
未了红裙妒,空将绿鬓疏。
风前浑艳尽,过雨更何如。
这首诗的核心含义也是盛极而衰。相比于韩愈那首诗,这首更深沉的表达了世事无常、繁华难久之意。
元春在宫里的生活,和榴花一样刚开始是流光四溢,鲜花着锦的,有过一段时间的盛宠,然而好景不长,盛宠不再,很快就经历风雨,和榴花一样纷纷散落于地。
风雨就是指残酷而黑暗的政治斗争。
元春的上位在原文里是非常突然的,贾府得到消息那天贾政正在过生日,
众人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时突然门吏来报:“宫里太监来了”,吓得贾政忙撤走酒席摆案点香,大开中门接旨,谁知这宫里来的夏太监也不负诏捧赦,只是口头令贾政入朝觐见,说完头不回走了。
贾府的人是一头雾水,一家人在等待着惶惶不安,飞马报了几次才知道,元春封妃了。贾府合家人这等惴惴不安说明此前完全没有任何征兆,这种紧张的气氛正告诉我们,元春封妃真的很突然。
而且元春在宫里由一个小女史直接成为凤藻宫尚书。连贵人什么的都没有当过,就封为妃子。这不符合常理。
一听到元春封妃,贾母、王夫人石头落地,全家人都喜上眉梢,马上就去皇宫谢恩,这样的举动,似乎显得意外又侥幸。
曹雪芹在安排人物命运的时候,有一部分人物是属于“侥幸”(比如娇杏)这条线索的,元春封妃这件事其实就是属于侥幸,脂砚斋在元春送灯谜的时候也批道:“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她是侥幸在政治斗争中站对了队,所以才能由女官直接封妃,顺便还附带了省亲的恩赐。这些对应的就是她曲子里面说的那句:“喜荣华正好”。
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梦见一个看起来很面善的太监问她要一百匹锦,因为不是自家娘娘索要,所以不肯给他,没想到那人便劈手来夺。
什么是夺锦呢?相传武则天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赏锦袍。指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
夺锦我们可以得知元春在后宫中有其他嫔妃跟她争宠。另外文中在盖省亲别墅的时候也说过,有好几个妃子都省亲,都在盖省亲别院,其中有个周贵妃。
“榴花开处照宫闱”,按照元春在省亲时说:“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对她来说宫闱是一个不得见人的去处,而元春就常年生活在一个不得见人,充满了黑暗斗争的地方,而这些所有的黑暗斗争只有她一个人在宫里默默承受。
“三春争及初春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这句话看上去的是说希望迎春、探春和惜春都能像元春一样为家族带来荣耀。
深入理解是贾府希望能够保持元春封妃这样的势头,“争及”这两字就体现了贾家在政治斗争方面的积极性。
在元春封妃后,原文中写贾政去谢恩,他跟皇帝谢恩结束之后,还去了太子的东宫。元春被封了妃子,和太子会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不得而知。
而在第十六回,提及元妃省亲,贾琏提到此举是太上皇行的恩泽,也就是现在的皇帝是新皇帝。
这些朦胧的侧面暗写似乎是在说元春突然封妃的背后有一场政治斗争,而且涉及到了太上皇、皇帝、太子,有可能是政权的更替。这场斗争贾府和元春都参与了,并且站对了队伍。
红楼梦中对政治斗争的描写相当的隐晦,用的全部都是暗线的方式。
比如秦可卿的葬礼,秦可卿只是贾府一个重孙媳妇,但葬礼整整进行了七七四十九天,出殡当天,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各路公侯王爷、王孙公子,骏马轿车数不胜数,浩浩荡荡,这是何等的风光和荣耀?
不过以秦可卿的身份和资格,她能用义忠亲王老千岁才用的棺木吗?她能令各位公侯王爷为自己高搭彩棚设诞路祭吗?显然是不能的,那为什么这些集权势、财富和地位的人都来了?这恐怕就是因为贾家和元春都得到了新皇帝的盛宠。
还有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北静王是主动来拜祭,并且对着贾宝玉一顿猛夸,还送了贾宝玉一串皇帝赐的鹡鸰香珠。
北静王也邀请贾宝玉去他的府上读书,后来贾宝玉也是经常去北静王府,虽然没有正面的描写,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比如凤姐生日那回,他私自出门祭奠金钏,回来跟贾母说谎说是北静王的一个受宠的姬妾没了,他是去探视北静王的,大家都相信了。说明他是经常去北静王府的。
再比如忠顺王府管家到贾府问蒋玉菡的下落,贾赦让贾琏到平安州办事等等,这些普通事件的背后有时候一语带过,其实都是暗含着政治斗争。
元春对于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是很担忧的,并且她此时的处境可能并不是很好,所以对此应该是有预感的。她在封妃后的第一年的正月送了一个灯谜,谜底是爆竹,贾政立马觉得爆竹寓意不好,是一响而散的东西。
元春和贾府的命运像她做的谜语谜底爆竹一样,开始的时候声势显赫浩大,但是响过之后展眼就成了灰烬。正如在过元宵节王熙凤说的笑话,聋子放炮仗—散了吧。
最后一句是“虎兔相逢大梦归”还是“虎兕相逢大梦归”?
如果是虎兕,兕是指犀牛,老虎和犀牛打斗,说明政治斗争很激烈,这看起来很好理解,说得通。《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核中,是谁之过与?”《石头记会真》:“虎兕为二有力者相争之象,暗喻政局之变,若虎兔,岂待二十年后始‘逢”乎?虎兕,老子、孔子皆曾用过。”
然而虎兔相逢大梦归也有其合理之处,这里要和《恨无常》的曲子联系一起来理解。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兔在典故里面是用来指后宫女子,这个典故出自于《魏书·崔浩传》:“是时,有兔在后官,验问门官,无从得人。太宗怪之,令崔浩推其咎征。浩以为当有邻国贡嫔嫱者,善应也。明年,姚兴果献女。”
当时北魏太武帝的宫里突然出现了一只兔子,皇帝感觉很奇怪,就去问擅长占卜的崔浩,崔浩就说出现了兔子可能是邻国要送嫔妃来了。果然第二年,后秦国主姚兴就送了个女人过来。所以后来就用这个典故,用兔子指代后宫的女子。
红楼梦中一向包含着丰富的佛家思想,佛家里有个俗语叫“无常虎”,如喻无常之可怖,则谓无常狼、无常虎
无常虎遇上了元春,最终导致元春的死亡,那一时的荣宠,那一夜的省亲也如一场大梦一般。
那元春的无常虎又是什么呢?
元春在省亲的晚上点了四出戏,其中有一出是《乞巧》,这里脂批是:“伏元妃之死”,这出戏来自《长生殿》,说的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事,唐玄宗后来被取代做了太上皇,杨贵妃被缢死在了马嵬驿。
那么元春的死因很有可能是跟杨贵妃一样。
原文有个地方是贾宝玉打趣薛宝钗像杨贵妃,体丰怯热,宝钗当时听了很不高兴,说就算我是杨贵妃,可是却没有好兄弟能做杨国忠的。
我们知道红楼梦是无一处闲笔,那么薛宝钗这句话也不是白说的,贾宝玉后面应该和杨国忠一样是闯了祸了。杨贵妃是被自己的兄弟杨国忠连累死的,那元春最后死亡导火线,也就是她的无常虎有可能是贾宝玉的祸事。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从这里看元春应该是死在了宫外,是一个离京城和家乡路远山高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是狩猎的行宫。杨贵妃也是死在宫外的,死在了马嵬坡,是被缢死的。
为什么是狩猎的行宫,这就要看元春判词上的画,“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香橼的橼,谐音元,弓就是宫,另外弓本身也是一种武器,狩猎用的弓箭,因此猜测元春最后可能是被弓弦缢死的。
如果元春的命运真的和杨贵妃差不多,那她的死和杨贵妃一样也是很惨烈的。“眼睁睁,把万事全抛”,眼睁睁被弓弦勒死,死不瞑目。
元春的命运是悲剧,她的一生不能自己做主,自始至终都没有为自己活过,临死了也不忘托梦给父母:“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她就这样成了家族命运、政治斗争的牺牲品。